我始终认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书房中,大领导对李建国的话陷入了沉思。
李建国的见解确实合理,他之前也不止一次含蓄地提醒过,但所有人都只是抱有侥幸心理。
李建国能够预见,只能说明他的政治敏感度远超常人。
领导夫人悄然进入房间,手中捧着汤药,见丈夫正与李建国通话,便默默退至一旁,未尝打扰。
“大领导,当前局势紧张,我们虽然力量有限,但经济是当务之急。
民生和工业都在等到发展,国内外挑战重重。
这种形势下,某些决策的影响不难想象。“
李建国对这位大领导毫无保留,毕竟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他的支持至关重要。
大领导沉默了许久,终于只是轻叹一声,“这可能就是国家的宿命吧。
小李,你需要我怎样协助你?“
“我已规划好前路,如果市革委成立,还望您能为我谋得一份职务。”
“你要三思,安排职务并非难事,但一旦涉足,将来抽身恐怕不易。”
尽管大领导对李建国的意图不甚明了,鉴于他对时局的洞察,市革委显然是险境。
但是李建国向来的精明让他愿意考虑这一请求。
李建国啊,如果没有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由我为你引路,你在政界的道路或许会更加平坦,实在令人遗憾。“
大领导不无惋惜地感叹,如果李建国生在另一个时代,无论是早些年还是未来,境遇都可能大不相同。
“这一切并不可惜。”
李建国却显得颇为坦然,他感受到大领导语气中的失落。
于是安慰道:“您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去引导周围的人。”
“我们虽然力量有限,但总该有所行动,您认为呢?”
“哈哈,真是返老还童了,连你这样的年轻人都比我看得透彻。”
大领导放声大笑,旁边的领导夫人也明显松了一口气。
她很少见到大领导如此忧心忡忡,连饭都吃得少了,这样的焦虑,只在多年前的艰难时期有过。
“老了,竟然还不如你这么个年轻人想得开,你放心,这件事我会妥善处理的。”
得到了大领导的承诺,李建国随即结束了通话。
这场社会运动的势头之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首都扩散至全国,工农商学兵纷纷响应,时代的洪流悄然涌动。
下班后,李建国如常骑车回家。
街道两侧,贴满了曾经耳熟能详的标语,那股热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人们对周遭静悄悄的转变充满好奇,却鲜少有人深入关注。
一种不寻常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傻柱和秦淮茹正讨论着即将组建的革委会。
他们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虽然没有结为夫妻,但傻柱的工资却由秦淮茹掌管。
年近二十八的傻柱,对结婚充满渴望,但秦淮茹总是以贾张氏为借口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