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依旧骑着那辆斑驳的锰钢自行车,深知在这个时代最应避免的是什么。
“老刘,来份报纸。”
路过报亭时,李建国如往常一样购买了一份报纸。
“好嘞,李主任,您拿好。
我说,您这车子也该换新的了吧,这轮子都锈迹斑斑了,跟您的地位太不搭了。“
自从食堂的李主任退休,李建国顺利晋升。
现在,他在轧钢厂担任中层管理。
但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杨厂长。
“哎呀,什么地位不地位的,你叫我主任,我就真成了大领导啦?咱们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
“说到底,咱都是工人阶级,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啊。”
李建国总是这样轻松地回应,这段时间里他总是重复这样的话。
即便是厂长杨先生,也开始觉得他的这套说法有些走火入魔了。
“嘿,看看您这态度,如果都像您这样,上级也不必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布这些命令了。”
老刘的话让李建国目光瞬间集中,他不自觉地展开手中那份还带着温度的报纸。
目光落在那新闻上,李建国愣神了片刻,向老摊主点头致意后,他骑车直奔轧钢厂。
形势如同泥石流般汹涌而至,冲突的导火线已经点燃,矛盾公开化,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又似乎不可避免。
面对即将到来的变故,李建国却异常冷静,“我昨天去参加了上面的会议,厂里即将设立一个新机构。”
在办公室里,杨厂长眉头紧锁地向李建国透露了这个消息,“是什么机构?”
“厂革委,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但它是直接受市领导管辖,权限甚至在我之上。
我看市里的形势也有些动荡,总觉得会有重大事情发生。“
预料之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李建国的情绪没有太大波动,只是默默地将报纸递给杨厂长。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您何必过于忧心。”
也只有李建国敢在杨厂长面前如此大胆发言,还能开玩笑,意味着情况或许并不严重,杨厂长没有深究。
但李建国心中却藏着忧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立刻给大领导拨了一个电话,“你小子今天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大领导,最近上面似乎要有重大举措了吧?电话那头停顿了片刻,才传来回应。
“你应当已经心中有数,近期局势的变化你也不是没有察觉,要适当控制一下你的行为举止。”
“请您放心,我自有尺度,今日联络您,还有一事相求,市里是否即将设立革命委员会?”
“看来什么也逃不过你的眼睛,市政府将进行彻底改革,对所有领导班子实施严格审查,并将新设部门。”
话题至此,大领导似乎有所领悟,怀疑地追问:“你该不会是对市革委有企图吧?”
“难怪你对工业和粮食部门不动心,原来你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意识到这一点,大领导对李建国的深谋远虑感到震惊,这小子竟然在无声无息中布下了如此庞大的布局!
“大领导,矛盾的激化早已露出苗头,您应该也察觉到了一些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