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董,香港保荐人团队到了。” 小夏的提醒打断回忆,美林证券的李威廉正带着律师、会计师团队穿过大厅,西装革履的身影与门口穿着工作服等待办理业务的工人形成鲜明对比。
“李先生,路上还顺利吗?” 陈默伸手相握,注意到对方袖口露出的智能手环正是天义旗下 “星环科技” 的初代产品。
李威廉笑着点了点头,用着港式普通话说道:“当然,不得不说,陈先生的招待还是很完美的。”
来到天义集团会议室,投影仪亮起,首席律师展开股权结构图:“我们注意到,陈董通过‘天义控股’间接持有医院、学校等民生板块,建议在招股书中突出‘科技赋能民生’的战略布局。” 他的激光笔停在 “天义医疗” 的板块上,“第三医院的智慧诊疗系统覆盖全省,这在医疗科技领域极具稀缺性。”
宋青河翻开审计报告,指尖划过 “房地产” 板块的毛利率:“‘天义置地’的绿色建筑技术贡献了 35% 的净利润,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隔音玻璃专利,已授权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他看向负责地产的陈猛,“猛子上周和新加坡财团签的智能家居协议,刚好放进‘科技输出’章节。”
李山则是代表了天义集团的工厂板块的负责人,指着财务报表上的 “智能制造” 栏目:“Z市工厂的无人生产线效率比同行高40%,这些数据在招股书里不能只列数字,得让投资者看见车间里的机械臂是咱们自己研发的。”
保荐人团队的会计师突然提问:“我看到了教育板块的‘天义学堂’采用最新的VR教学系统,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何高达70%?”
孟想笑了笑,说道:“因为这套系统同时应用于职业培训和K12教育,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符合联交所对高研发投入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K12教育就是之前写的一体化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
当天下午,八名股东在保荐协议上签字,陈默的笔尖在 “业务板块” 一栏特意加重,房地产、商超、医疗、教育、制造,每个领域都标注着 “科技赋能” 的注脚。
当李威廉看见 “天义医院” 的AI辅助诊断系统已接入香港医管局时,终于露出了投行家的狡黠微笑:“这样的故事,比单纯的科技公司更有想象空间。”
5月30日,Z市政务大厅公示栏,“天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为 “天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董,香港联交所反馈意见。” 小夏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上市科的问询函,“重点关注医疗板块的数据安全和教育板块的合规性。” 陈默点头,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考验,天义医院存储的千万级诊疗数据,正是智能诊断系统的核心资产,而教育板块的全国布局,必须经得起最严苛的合规审查。
6月1日,香港中环,天义科技的路演厅。
陈默站在全息投影前,身后依次浮现出集团五大板块的科技成果:房地产的智能楼宇系统让能耗降低 30%,商超的AI导购系统提升25%的复购率,医院的远程手术机器人已完成500例微创操作,学校的VR课堂覆盖80万学生,工厂的无人生产线正将产品送往全球52个国家。
“我们不是传统企业,” 陈默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扩散,“而是用科技重构民生产业的生态系统。当房地产不再只是盖房子,而是搭载智能中枢的生活载体;当医院不再只是看病,而是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平台 —— 这就是天义科技的上市故事。”
(本章纯属扯淡,当个乐子一看就行了,虽然说2011年5月份Ai智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也不至于运用的这么好,小说,就是图一乐,切勿拿现实跟小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