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里的人都知道周怀景的妻子是个农村出来的村姑。
但看她这落落大方,又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看来传言不尽实。
“我和怀景从小一起长大,他这个人不怎么喜欢说话,你若是在这里觉得闷或者不习惯,可以来找我。”
钱书书看似友好的说着。
“好。”胡林懒得跟她扯,敷衍着。
苏回听到钱书书这话,欲言又止。
钱书书言语间的挑衅和轻蔑,她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但这说到底是小辈之间的事,又不算过分,她要是插手,反倒不好收场了。
可怀景这媳妇儿,看着有点老实了。
钱书书听到胡林的回答,神色间对她更轻蔑了。
面上却是一脸热情的模样,“我带你在文工团逛逛吧。”
苏回脑子里想着如何拒绝,胡林倒是快言快语的答应了,听得苏回在心里直叹气。
回头她得和怀景说说,他这媳妇儿可不能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趁着胡林还小,有些事,该教教,不然日后怎么吃亏的都不知道。
钱书书带着胡林在文工团转了转,还附带类似炫耀的解说。
胡林本也没多大兴趣,全程把她当作导游,倒也能忍受。
结束后,钱书书还想着带胡林去其他地方转转。
苏回见胡林对周遭打量、轻蔑她的视线一点都察觉的样子,连忙拒绝了,带着胡林回家去。
晚饭后,临走时苏回和周怀景耳语了一阵,胡林见他们说悄悄话,就自觉地走开了。
周怀景听到苏回说的,看了眼无所事事的胡林,笑了笑。
回头对苏回道:“舅妈,你别担心,她只是不在意。不是个能任人欺负的。”
苏回听着周怀景这无脑的话,有些嫌弃,“得得得,我多管闲事了好吧。
等你媳妇儿受欺负了,你就知道厉害了。”
“不会的。”周怀景留下这句话就去找胡林了。
苏回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嘀咕,“没救了。”
许明清看着自家媳妇儿吃瘪的模样,笑道:“孩子们事,就由得他们去折腾吧。”
回去的路上。
“结婚登记什么时候能下来?”胡林询问。
这里没有那么自由,许多地方是不能去的。
在这儿待着也挺无聊的,还不如去赚钱。
“这两天吧。”周怀景知道胡林这是想要走了的意思。
“到时候我送你出去。”
“行啊。”
几天后,结婚登记下来了。
岛上外出不方便,部队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民政分局。
资料提交后,落实就很快了。
结婚证是一张跟奖状类似的纸。
结婚证领了当天,胡林就想离开了。
周怀景见胡林这么着急,也没挽留她,送胡林离开。
等他们到内陆,已经是晚上了。
两人在国营饭店吃了饭,就在部队的招待所歇息了一晚。
清晨,两人吃了早餐,这才各奔东西。
周怀景回部队,胡林往沪城方向去。
去拜会了附近几个城市,周怀景给她介绍的人脉资源,然后去了京城,见了李文。
自从胡军和李文搭上线后,找材料的进度加快了许多。
研究所确实有很多市面上没有的,而研究所又用不上的材料。
这一年多以来,材料方面终于有了进展。
适用的不锈钢针管已经做出来了。
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这几样材料也有了眉目。
等这几样东西实验配比过了,就能把导管制作出。
如此,滞留针的研发,也算是取得一半的成功了。
了解完进度,胡林留下五千块钱,就离开了。
刚到翼州省会,就听说
见此胡林就没在附近的城市逛了,一路回了小河村。
此时已经夏季末尾了。
胡林拿好换洗衣服,找赵铭和杨青看了最近几个月的进度,然后又开始跑车了。
到年底,胡林便回来了。
今年年底,还以为大家能一起过,却不曾想,分别来得如此之快。
197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
村里副业分红刚结束没几天。
正是家家户户在家猫儿冬的时候,小河村来了几辆红旗车。
这几辆车一路往胡家去。
彼时家里人齐聚客厅烤火,火盆边上还放了几个地瓜。
李爱花在缝纫机面前做衣服,老两口和周弘乾、胡林时不时的说上几句,许明珠在教两兄妹和杨青。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突兀的敲门声响了起来,还带着一句“请问这里是胡家吗”的问话。
一时间屋子里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看向大门。